世界速看:2023开年暴击,裁员、降薪、调岗和没有年终奖的产品经理们
标题有点像广告,先给大家制造焦虑,然后开始卖自己的产品。
(相关资料图)
但是我提前声明,这篇文章是原创,没有刻意制造焦虑,也没有打广告。
只是简单的分享一下过去一周我身边(包含网络上)所发生的事情,我所见到的和听到的,以及我的一些感触和想法。
如果你目前没有感觉到什么焦虑,那么恭喜你,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好环境。
如果你感觉到了明显的焦虑,那么也恭喜你,认清现实并接受现实是迈向转变和成长的第一步……
身边的故事1.年底裁员2023年元旦刚过,距离阖家欢乐的春节还剩3周左右的时间,本该是一个高兴和喜庆的时刻,但是身边的有几个朋友却说自己的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元旦后的这一周,HR约谈了TA,意思也很明确:基于这个那个的原因,要和TA协商离职,年前走完手续……
直白点的说法就是:你被裁了。
裁员的原因五花八门,签字的条款也大相径庭。裁员时大多数使用的原因是:
末位淘汰,绩效不好,所以辞退;公司2023年的财务预算紧张,要做新一年的人力规划,所以辞退;而关于签字条款的赔偿,N+1的有,只给N的有,不给赔偿准备撕逼仲裁的也有,但是毫无例外的都有一个相似之处:春节前走完手续,而且年终没有。
2.年底降薪/冻薪朋友X和我说,他们公司领导明确告知了,2023年团队不会加人,同时有部分人会面临降薪或者冻薪(也就是不涨薪)。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当前的IT团队支出太多了,属于公司的成本中心,为了确保2023年可以有余粮过冬,所以不得不做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
而且X自己也说,降薪和冻薪只是寒潮来袭之前的一个小降温,如果降温持续时间过长,很有可能也会面临裁员或者团队调整的情况。
而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能苟住就苟住,不行就考虑过完年之后再看其他的机会,哪怕这些机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3.调岗或者组织调整朋友M刚入职一家新公司不久,元旦后的某天,领导就突然喊他去会议室聊一下,大概意思是:由于公司战略调整,你所在的业务线可能会有大变动(砍掉或者重组调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要去一个新的陌生的业务或者面临裁员的情况,这一切高层还在考虑中……
M觉得匪夷所思,明明当时来的时候说公司现金流充足,财大气粗的,怎么这才几个月不到,就突然说因为考虑现金流过冬的问题,要调整自己所在的业务线呢?
虽然看不懂这波操作,但是他也没得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本身他就刚加入公司不太久,从裁员成本的角度来说属于赔偿较轻的那一部分,而且从人情关系上来说,自己刚加入新团队也没有什么大腿可抱,只能期待来点好消息了。
4.今年没有年终奖在打工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已经算是幸运者了。但是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在担忧,按今年这样的局势,入职时承诺的年终奖还能发么?去年可是发了好几个月,今年辛苦奋斗了一年该不会连1个月都没有吧。
马上就临近过年,关于年终奖的事情没有一点消息透露,未免让本就无心工作的情绪变得更加雪上加霜。但是领导层的保密工作做的很严,年底绩效考核,新年规划输出,日常的工作等还是正常安排大家在做,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是正常模式,但是显然可以感觉到背后很多暗流涌动,也偶尔会蹦出一些负面的小道消息……
“拿一笔满意的年终奖安心过年”,可能成了近期很多人最大的期待和心愿了,但是能如愿的有几人?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一下你今年的年终情况,是有还是没有?是多了还是少了?
现状有那么悲观吗?上面提到的几个案例都是我身边的案例,即使加起来,也不过10来个而已,样本不够多的情况下说服力还是不算很够的。
那么就会有朋友有疑问:现状,真的有那么悲观吗?
我给大家看看前段时间脉脉出的一个调研报告《2023-人才迁徙报告》,调研的样本还算多,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再结合我自己身边的案例来看,我的结论是:现状就是很悲观,要相信数据。
如果想要获取报告全文,可以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人才迁徙”,或者有我好友的朋友直接私聊我获取也可以。
从这篇报告中,我看到了一些比较悲观的信息,有一些我自己还亲身经历过,所以感触比较深:
互联网招聘岗位在缩减,“当红炸子鸡”或者“明星公司”已经人员饱和,甚至溢出了很多,于是大家开始退而求其次去竞争一些中厂;“高级打工人”或者“中层Leader”压力巨大,虽然钱拿的多一些,但是要肩负的压力和责任很大,业务没做起来,优先砍掉的就是这一批“贵”的人;岗位少,机会少,大家即使待的不是很满意,但是也不敢轻举妄动,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换工作什么的更多只是想想而已了;找工作时间拉长,说明工作越来越难找了。按我个人前几年找工作的经验来说,基本上2周左右都能搞定,但是按目前的时机来看,1个月到2个月没找到合适工作的也有大把人;越来越多的朋友找工作看重“稳定”二字,待遇可以稍微降一些,但是一定要尽量稳定。因为空窗期太长,简历太花,对未来找工作有太多负面影响;学到了什么?聊完了身边的一些案例和统计的数据,那么接下来聊聊我学到了什么。
2022年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寒潮期的求职,也为一些求职、转行的朋友们提供过一些咨询服务等,所以拿到的数据还算是多的。
总的来说,2022年Q3以前,悲观情绪还不算太浓烈,但是到了Q4(10~12月份)之后,悲观浓度直线上线,到了2023年元旦之后,可谓是迎来大爆发了。
在此,我分享一下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感受颇多的几个点。
1.职场的内核是价值交换这个道理很多人都听过,我在很早前也听过,也曾以为自己懂了,但是实际运作起来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有一些做得不好。
既然聊到内核是“价值交换”,那么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我们要输出足够的“价值”去获取对应的“回报”。但是这个足够的“价值”该怎么定义呢?谁来定义你创造的价值是高还是低?谁来评判你创造的价值?
答案是:你的Leader,以及Leader的Leader。
很早之前,我单纯的认为其实低头干活就完事了,如果你能力足够强,你做的事情足够多,肯定会有人看得到的,那么自己提供的价值就是到位的……
这种想法,放到现在来看,显然还是too young,too naive,因为价值的体现一定不是靠自己一厢情愿的以为来体现的。
你以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你就是有价值的;你以为自己攻克了某个难题,你就是有价值的;你以为你完成了某个项目,你就是有价值的……这些“你以为”都有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狠狠地打你的脸。
那么,怎么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我认为是:向上管理和目标对齐。
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对齐了Leader的目标,它是不是构成了Leader的OKR中的KR;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团队KPI下要求做的事情,是否对团队的价值有明显的提升和帮助;你做的事情是否有及时汇报,让你的Leader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你做的事情是有难度的,有价值的,同时这些事情是只有你能做的,你是有稀缺性的;2. 个人能力重要,但可能没有你想得那么重要早期的时候,我一直在刻意提升自己的产品能力,我认为产品经理的个人能力很重要,这是职场生存的核心能力。
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拉长,经历过的团队变多,我发现个人能力远没有我自己所想的那么重要。
因为我的能力始终会有天花板,项目的成功,产品的成功并非依赖于我的我一己之力。所以无论我在怎么努力,在某些陌生的领域,我始终还是赶不上沉淀和积累已久的大佬们。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向大家示弱,向大家借力。
早期的时候,我会觉得能力越大,职责就越大,很多事大包大揽都自己来搞,但是现在我会判断,如果这件事我可以做,但是不是我的能力强项,我建议让更有经验、更合适的同事去做。我做辅助,我做支撑,我来统筹和协调,提供帮助即可。
同时,也有一些朋友向我抱怨过,为什么自己尽心尽力为团队输出了这么多,但是最后年底打绩效的时候,发现自己拿到的绩效反而比旁边那个和领导走得近的同事还要低,明明自己的能力要略胜一筹的。
职场大多数时候靠能力,但是职场始终还是由人构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讲究人情世故。
不妨自己反思一下,在人情世故方面,自己过去一年是否有很多地方没做好。那些你很是抵触和厌恶的“办公室政治”玩法,你是真的看不上而抵触,还是因为你不会玩,你玩不来所以看不上?
3. 幸福感最高的是刚毕业的时候2022年确实是我毕业后工作以来最不快乐的一年,甚至都有一些老读者发现我的文风中都透露了一些些悲观消极的情绪……
刚毕业的时候,我很羡慕那些3~5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因为他们收入高,市场需求量大,属于一个香饽饽的阶段。
但是等我自己真正步入了这个阶段之后,我才发现之前的想法确实太片面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大。
当我们总是怀念过去和期待未来的时候,那么意味着我们正在失去当下的美丽风景……
从个人幸福感的角度来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我感觉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有欲望,有野心,但是也有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充满斗志且心态积极向上……
但是工作好几年之后,我发现幸福感在逐渐降低,因为正在经历职场背后的一些“真相”。
真相一,大多数的馈赠在背后都标好的了价格,高职级也意味着高付出,高压力,高预期,如果没有达成,那么先裁的就是这一部分人;真相二,高级岗反而不好找工作,因为向上的通道急剧收窄,之前的职业规划没有做好埋下的种子,多年后就会结下苦果;真相三,知道的太多反而不会太快乐,需要做很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想要靠成就感驱动自己积极向上非常的困难;真相四,职场中的个人情绪对他人来说不重要。你不开心,你不快乐,跟我没关系,我该给你做的事情还是给你,该让你加的班还是要加。你是否emo,是否有什么情绪,那都是自己的事情;2022年对我来说,算是经历了一些社会和职场的毒打,回过头来看,虽然感觉过程很痛苦,很消极,但是对个人成长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让我更好地认清了自己,也认清了一些职场的真相。
该怎么做?聊完了一些悲伤的故事,数据和自己的感悟,但是日子还是要过,未来的路终究是会来,那么有什么应对方式吗?
我在前几天发了一个朋友圈:
2023年的关键词是:“保持好奇心”,“做启发者也做受启发者”,“低功耗待机蛰伏”。
这几个关键词,也是我2023年应对寒潮环境的几个方式。
为什么要保持好奇心?
因为职业生涯还还需要持续精进和打磨,但是显然越往后面就越容易感觉到瓶颈。很多时候会吃自己的老本,会陷入经验主义,会陷入“盲目的自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也是为了告诫自己要保持空杯心态,我认为保持好奇心很重要。因为有好奇,有探索欲望,才会不断地去主动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才能突破很多思维的墙,达到突破职业瓶颈的目的。
为什么要做启发者,也要做受启发者?
2022年,我在《得到》听过多次启发俱乐部的内容,“启发”这两个字确实很贴合我的状态。我在写文章,做课程,做星球,做一些知识外化,这些东西可以简单概括为:我在启发别人。
那为什么要做受启发者呢?也是一样的道理,2023年要保持学习,保持精进,保证自己会受到启发。
所以,要做启发者,意思就是要持续输出,持续知识的外化;要做受启发者,意思就是要持续学习,持续知识的内化。
为什么要低功耗待机蛰伏?
虽然我预估不了2023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但是对于自身的微观经济还是能预估的。悲观点讲,大家都要做好2023年长时间过冬的打算,可能是长时间的失业,可能是降薪,可能是更卷的职场环境,可能是各种意外或者不乐观。
但是无论外面天寒地冻,风大雨大,最终这场寒冬都会过去,我们能做的就是确保自己“活下来”,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囤好过冬的粮食,做到低功耗的待机。
最简单的可行的方式就是:降低欲望,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尽可能缩减开支,保证自己的现金流健康。
说完了我自己的应对方式,也有一些其他的、可行的、好的建议送给大家。
大环境是我们不可影响,不可改变的现实,不必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纠结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自己,为什么这么惨。调整心态,接受现实,然后做好应对方式;当前有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的朋友,非必要就不要骚动了,金三银四,可能是铜三铁四,能苟住就苟住,看局势再行动;如果想要转行的朋友,也可以先按住骚动的心,这个节骨眼转行不是一个好时机,容易“转行穷三年”;虽然年后的求职环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最终还是要靠个人能力取胜,所以趁过年的这段时间保持学习状态,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只要打不死,就还有机会。没有年终没关系,降薪或者冻薪了也没关系,蛰伏过了这段时间之后,还是会有机会的。要保持乐观心态,毕竟信心最重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见见朋友,聊聊近况。很多时候,我们的观点会限制我们的认知,突破认知的最好方式还是要先打开视野。可以看看其他行业,看看其他领域,走出去是第一步。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