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媒 > > 正文

千古谜团:平阳公主和妒女祠,谁为娘子关命名

2023-02-05 07:11:55 来源:行走山西

娘子关地处太行八陉之井陉西口,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其所扼之井陉,“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得之者,退可西守三晋,进可东出、南狝中原。历有“三晋门户”和“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历史上,娘子关初为战国时期戎狄鲜虞部所建中山国的孔道之一,唐大历年间(767年—779年)于此筑“承天军城”。宋代又建有“承天寨”,明改“承天镇”。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专设守备把守。入清后,其地增建“固关营”,分设把总驻守。


(资料图片)

关于娘子关的取名,存在两种传说。

一说唐初平阳公主曾驻兵于此,因之而得名。

另说该处曾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因名娘子关。其记在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苇泽关,(平定)州东北八十里,即唐之承天军,俗曰‘娘子关’,以妒女祠而名……”

关于妒女祠,《元和郡县志》说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人为之筑妒女祠。

所谓唐初平阳公主和介子推之妹介山氏,皆于史无稽。尤其后者“焚死绵山”之说,虽见载于《元和郡县志》和顾氏《读史方舆纪要》,然考晋文公之世,晋国幅员远未及于今娘子关一带,其地为狄族所据。如鲁庄公三十二年(前662年),“狄伐邢”,两年后的鲁闵公二年(前660年),狄又“入卫”,导致邢君出逃,卫君被杀,“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后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将鲜虞挫败,邢、卫两国才不致灭亡。其时晋国的实际控制线,刚刚向北进入“霍”(今霍州)之地界。公元前636年,晋文公结束流亡之旅,入国为君,其时的晋彊,亦不过“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可见,不论“唐初平阳公主曾驻兵于此”,还是“介子推之妹焚死绵山,后人筑妒女祠,关以祠名”的说法,皆后人所附会,被录于志书而已。

谈娘子关得名之历史真实,必先考察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具体时代。对此,学界亦有两种认知。

其一,认为“娘子关”一名最早见于金代元好问的《游承天悬泉》诗,中有“娘子关头更崎崛”之句。

其二,认为其最早出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其载曰:“庚申(960),……冬十月壬申,升镇州娘子关为承天军。”持该观点的学者据此认为“娘子关”一名,在北宋建立之前就存在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历史地名的产生,是以文献所记历史事件所处时代为准,还是以文献成书年代为准?

笔者认为,清乾隆年间诏定的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正史,以及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由于其著者,能够接触到当时的宫廷档案,其所记,也基本遵循档案之所载,所涉之历史地名,可以文献所记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为准。而《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为南宋历史学家李焘所撰。李焘生活的年代为公元1115年至1184年。其于绍兴八年(1138年)登进士第,授华阳县主簿,未就任,于丹棱龙鹄山读书,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方才赴任。其后历官州县职。其于宋孝宗朝仕至同修国史,也是在这一时期,李焘开始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史载该书自隆兴元年(1163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分四次上进。至淳熙十年(1183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

尽管近代治宋史者对《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料价值评价甚高,然经靖康之变,康王赵构仓惶南渡,于临安建立南宋政权。其北宋时期的宫廷档案决不可能相随南迁。故而整个北宋时期的宫廷档案,李焘是无法接触并参考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仅凭其书所载“升镇州娘子关为承天军”之语,就断定“娘子关”之名,出现于北宋建立之前,难免有“梁山盛产枇杷”(见《水浒传》)之嫌。

所以,《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出现的地名“娘子关”,极有可能是该关在金、元与南宋时期的名称。出生并行宦于南方的李焘无法接触到第一手资料,以时称“娘子关”入著其书。

那么,此前的娘子关,当作何称?

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所载:苇泽关!

何谓“苇泽”?

苇泽,顾名思义,就是芦苇丛生的薮泽。

在缺水的山西,娘子关,真真切切是一座富水的关城。

至今,娘子关村仍被称作“水上人家”,其村也叫“苇泽村”,因与长流不息的绵水相伴,两岸树木茂密,河边苇荡丛生,故名“苇泽”。依山而建的“苇泽村”顺水而居,村边水网密布,村里村外,满世界都是水。而位于东南峪村东南方向的娘子关,更是坐拥一处出水点多,水量大的泉水群。这些泉眼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汩汩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水势浩荡,一派水乡泽国景象。

如此,其名以“苇泽”,就顺理成章了。

名副其实的“苇泽”,何以改名为“娘子”?

是不是民间传说的那样,因“唐初平阳公主曾驻兵于此”,或“以妒女祠而名”?

通释这一问题,还需从“娘子关”这一名称出现的历史背景讲起。

如前文所述,“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在金元和南宋时期。其时,娘子关所在的阳泉(古称漾泉)一带,曾是金国及后来蒙元的腹地。其统治范围内,当时产生过大量的民族语地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民族语地名逐渐汉化,人们便在汉语中推敲其字面语义,并附以一些似是而非的民间传说。

笔者曾在《是娘,是碾,还是淖》一文中讲到,今天北方地名中存在的“娘”或“碾”,大部分是北方民族语译音的记写形式。其现代满语分别作niyari和niyo。

Niyari,汉语直译“泥雅日”,方言急读“碾子”。意为“湿地,陷地”。

Niyo,汉语直译作“泥尧”,方言急读“袅”,儿化则转为“娘”,缀以“子称”,即为“娘子”。其意为“沼泽地,生活在沼泽地的……”。如niyo i ba,汉语意译为“水草甸子”。实际也是Niyari(湿地)的一种。是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方。

满语是这样的,而作为满语直系祖语的女真语也区别不到哪儿去。

如是,入主中原后的女真人用其母语将“苇泽”称名为“Niyo”,语虽不同,其义却是一致的。

而汉语又将其音译为“娘子”,却有了传说附会的由头。

来源:雁门文丛

原标题:民间传说与历史真实中的“娘子关”

标签: 平阳公主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